仓鸮

Tyto alba   Scopoli
   

  250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 (据Tyto alba javanica亚种标本)面盘白色,有时沾棕,特别是眼先棕色,眼周浅棕;面盘周围有一棕色环,颈侧及肩羽浅棕黄色,微具黑褐色及白色斑点;上体浅灰,羽缘棕黄,各羽遍布浅褐色虫蠹细斑,近末端处有黑缘的白点,翅上覆羽的棕黄色更加显著,飞羽外翈浅棕褐色,内翈近白色,均具灰黑色细点和横斑;尾羽同色,有4条浅黑褐色横带,端部密杂以灰黑色虫蠹斑,羽端近白色;亦散布有稀疏的灰黑色斑点,尾下覆羽白,胫羽浅棕赭色,亦有稀疏灰黑色斑点。
虹膜黑色;嘴肉白色;跗蹠灰黑,爪黑色。
量衡度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♀♀(2) 1000,— —,— —,32 291,313 —,130 —,67
♂(1) — — 32 275 120 65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 两性相似,体长约350毫米,为典型鸮类特征:头大而圆,面盘显著,呈心脏形,白色,皱领橙黄色,上体为斑驳的灰色及橙黄色,并具精细的黑色和白色斑点,肩间部及翅的上面黄褐色;下体白稍沾淡黄色,分布有暗褐色斑点,跗蹠细长。喜在建筑物上栖居。

大小

量衡度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♀♀(2) 1000,— —,— —,32 291,313 —,130 —,67
♂(1) — — 32 275 120 65
;

生境信息

生态 仓鸮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新记录,1960年2月4日在西双版纳见于海拔1200米坝区的高大乔木林中,单个活动,胃内食物为鼠类残块。另一个标本于1978年9月1日,采自昆明市一个机关大院内,它栖息在一株高大的白杨树上,栖息时姿态直立。其他生态及繁殖情况,国内尚未见报道。据Ali et Ripley (1969)报道,仓鸮在印度全年繁殖,不营巢,卵产在洞穴或建筑物的天花板内吐出的食物残块的堆积物中,如不受干扰,一个营巢地可以连续使用数年。每窝产卵2—7枚,白色,短椭圆形,大小平均为40.7×32.5毫米,雌鸟孵卵,孵卵周期约32—34天,双亲共同抚育雏鸟。

海拔范围
国外分布

亚洲南部各国,北美、南美及中美各地,欧洲(东北部除外)各地,大洋洲各地,非洲及马达加斯加岛。

分类讨论

亚种分化 仓鸮是全球性的广布种,据Peters (1940)记载,全世界共有34个亚种,见于我国的仅有2个亚种。

引证信息